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戏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    富连成社    演出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194H指数:8北大核心: 40 CSSCI: 4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政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
1
《民俗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爱川纪子 唐璐璐  出版年:2020
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6年生效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框架内,开始出现谨慎利用非遗保护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
关键词:政府间委员会  商业化  社区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元宇宙与电影本体论——从几何光学到精神图像
2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赵立诺  出版年:2022
202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XR科技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YTC039)的阶段性成果。
与元宇宙相比,电影的出现早一个世纪。对电影而言,元宇宙所囊括的技术现实与未来文化图景具有启发性,却也似乎正在成为电影存在的危机。本文通过回溯索引性与数字性的论战,将索引性的物质性、运动影像的整体性与数字技术的主观性作为立...
关键词:元宇宙  索引性  虚拟化身  运动—影像  NFT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释义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唐璐璐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重要案例研究”(项目编号:17CH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文化遗产领域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的通过,既有《老鹰之歌》“不眠广场”等关键事件的影响,也有挽救《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失效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缺失的内在需求。该公约形塑...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挪用: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4
《民族艺术》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阿纳德·施耐德 秦佩(译) 李修建(译)  出版年:2018
挪用具有双向性,是从异己的文化中提取智识成果、文化表达或人工制品,以及历史和知识的方式。挪用的实质是理解他者,是一种解释性的方法和实践。挪用介入文化差异的方式有三:第一,对视觉形象的挪用;第二,对文化语境的挪用;第三,对...
关键词:当代艺术 人类学 挪用 文化差异 双向性
不能孤立存在的社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防冻剂的“CGIs”与“遗产社区”
5
《西北民族研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比利时"佛兰德文化遗产中心"(FARO);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马克.雅各布 唐璐璐  出版年:2018
本文明确了"社区""群体"和"个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15条)的三重奏常常被简化为"社区"的这一现状并试图矫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可以使用首字母缩略词"CGIs",或者强调群体和网络...
关键词:CGIs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鲁公约  遗产社区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地艺术的文化记忆重塑与权利话语重置——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例
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唐璐璐 向勇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17ZDA043)子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记忆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所特有的可重复使用的全部文字、图像和仪式的集体记忆。以艺术作为记忆媒介,以节日作为记忆传播方式,在地艺术成为文化记忆的存储器,收录了那些不在场的记忆,同时又面向未来,帮助当地社区重新确立文化身...
关键词:文化记忆 在地艺术  社区  越后妻有  
亚洲四国乡村传统手工艺集群化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
7
《文化遗产》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唐璐璐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043)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覆盖群体广泛,在传承传统文化、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结构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南手工艺村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泰国推动"一乡一品"战...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乡村振兴  手工艺村  集群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机遇、困局与出路:2003年《公约》框架下的非遗传承
8
《文化遗产》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唐璐璐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重要案例研究”(项目编号:17CH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相关国际文书中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中,社区却遭遇如何参与的困局。在《公约》框架下“遗产化”的过程中,非遗传承获得了新的机遇,但同样也遭遇了新的问题。《公...
关键词:文化经纪 遗产共同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虚拟现实艺术的“参与性诗学”
9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赵立诺  出版年:2023
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技术比较史视域下VR电影性研究”(项目编号:25550012100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媒介比较学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参与式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有机转化关系的探讨,试图阐明参与性作为这一艺术的技术性实在、文化性前提和诗学本质,如何在作品中发挥作用。故本文以《OP.VR》《历历在目》《呼吸》等作品为例...
关键词:VR/AR  参与性诗学  参与式文化  新媒体艺术 AIGC  
“文化自信”语境下艺术理论研究的“中国”取向
10
《民族艺术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 秦佩 李心峰  出版年:2017
自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国精神文化生活中最能提振精神、凝心聚力的时代强音与精神坐标。在这样一个以"文化自信"为主要精神标识的独特历史文化语境之中,近年来中国艺术理论研究呈现出一个突出特征与趋势,即具有...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 文化自信 中国取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