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希望哲学    乌托邦精神    光照    个体化    独立化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9H指数:1北大核心: 1 CSSCI: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尚未存在”与“希望哲学”
1
《世界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 欧阳谦  出版年:2013
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同的哲学派别及其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批判理由。比如,分析哲学用“证实原则”来拒斥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用“有根的存在论”来声讨“无根的本体论”。本文所论述的布洛赫的“...
关键词:尚未存在  尚未意识  乌托邦精神 希望哲学
上帝与人类认知——托马斯论抽象与神圣光照
2
《基督教学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 雷思温  出版年:2016
2016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新教师启动金项目“中世纪形而上学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6XNF031)的资助
关于托马斯认知理论中上帝与人类认知活动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并没有上帝的参与,并主要取决于亚里士多德主义式的自然化与经验化的抽象活动;另一种认为奥古斯丁主义式的神圣光照在人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认知  抽象  理智种相  神圣光照  
邓·司各脱论偶性的独立化
3
《哲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 雷思温  出版年:2019
201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近代哲学的中世纪背景研究”(项目编号2019030027,项目批准号19XNB026)的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亚里士多德主义形而上学中,偶性依存于作为主体的实体,并通过存在的类比结构将实体作为存在的核心意义。邓·司各脱改造了这一形而上学结构。在圣餐问题的驱使下,司各脱认为偶性也可以像实体一样获得独立的个体化,而实体与偶性的...
关键词:偶性 实体  个体化 因果关系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4
《哲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 雷思温  出版年:2017
2016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笛卡尔与古典中世纪哲学”的资助,项目批准号为16XNB039。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谢林与黑格尔对笛卡尔做出了相互联系但并不相同的解读,这归因于两人各自哲学体系的联系与差异。他们都将笛卡尔的我思视作近代哲学的革命性开端,但却对笛卡尔所遗留的自我意识统一性、神与主客体的统一性、自然与...
关键词:我思 本体论证明 自然  
哲学支点的转向
5
《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 雷思温  出版年:2021
赵汀阳先生的《第一哲学的支点》(以下简称《支点》,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5月版)一书,旨在将第一哲学的奠基从知识论转向以伦理、实践为导向的创造、生存活动,这一转向紧紧围绕着对第一哲学的整体理解以及对"支点"的重新锚定而展...
关键词:三联书店 整体理解  赵汀阳  支点  知识论转向  核心概念  实践为导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