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秭归县茅坪中学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数学问题    正方形    教师    北师大    数学知识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机械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13H指数:2北大核心: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别拿“如图”不当“已知”
1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湖北省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 何训光 宋秀礼  出版年:2017
“如图”到底是不是已知条件?“如图”条件下要不要分类讨论?一直是教师们争议很大的一个数学问题.本文以一道二次函数题为例谈谈我们的观点,希望能与各位同行交流.
关键词:已知条件  分类讨论  数学问题 同行交流  函数题 教师
一个假命题的反例及其构造
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 韩永华  出版年:2010
真命题的正确性是从题设出发通过推理的方式证实的,而假命题的证明只需举一个反例就足够了,但有些假命题的反例比较难找,比如证明“有一组对角及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假命题时,其反例就不易找到.下面从两个方面来举出...
关键词:假命题 反例 平行四边形 构造  真命题 证明  题设 对角  
对一道教材习题的再思考
3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 韩永华  出版年:2011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材中的习题往往是某种类型中较基本的问题.如果教师开发性地使用教材习题,就会起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作用.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第245页,第3题是这样的:如图1,在△ABC中,∠A=65。,...
关键词:教材习题 数学教材 北师大版  触类旁通 ABC 八年级  教师
一道教材习题的两种思维及六种解法
4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 韩永华 陆永红  出版年:2008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192页问题解决中的第2题是这样的: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
关键词:教材习题 解法 思维 问题解决  数学教材 北师大版  队员 七年级  
集体备课的反思
5
《校本教研》秭归县茅坪中学 望西雄  出版年:2009
时下,集体备课倍受青睐,并已成为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
关键词:集体备课 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合作 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 有效形式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概率中的相同事件要不要重复计算
6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湖北省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傅华英 何训光  出版年:2020
概率中的相同事件要不要重复计算一直是老师们争议的焦点,并且很多类似的题也因为这一问题没弄清楚而导致解答错误,本文以常见的两道争议比较大的题为例来说明笔者的观点.例1 A箱中装有3张扑克牌,牌面数字分别为2,4,6;B箱中...
关键词:树状图 扑克牌 重复计算  概率  事件  数字  随机抽取 争议  
立德树人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7
《校园英语》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中学 周丹  出版年:2019
素质教育环境下,立德树人理念也成为各学科教学重要要求,而英语阅读课程之中本就存在较多的立德树人素材,教师若能将其有效应用起来,就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品德、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也就立德树...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师家长沟通的“三字”经
8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湖北宜昌秭归县茅坪中学 郑婕  出版年:2010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需要念好"德、巧、恒"的"三字经"。
关键词:家长沟通 教师 学校教育  教育专家 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 国内外  青少年  
台球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9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 韩永华  出版年:2008
打台球是一种高雅的体育运动,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那些台球高手为什么表现得那样得心应手呢?其实数学知识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下面举例说明打台球时用到的数学知识。一。
关键词:台球运动 数学知识 体育运动 举例说明  
多种情境下求火车长度
10
《数理天地(初中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 韩永华  出版年:2010
1.人与火车的行程问题 例1甲乙二人分别后,沿着铁轨反向而行.此时,一列火车匀速地向甲迎面驶来,列车在甲身旁开过,用了15秒钟;然后在乙身旁开过,用了17秒钟.已知两人的步行速度都是3.6千米/时,这列火车有多长?
关键词:火车长度  情境 行程问题  速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