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当阳市教研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教学过程    教学    数学教学    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课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被引量:42H指数:5北大核心: 12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间的内在联系
1
《湖北教育》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当阳市教研室 周道华 张光富  出版年:20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
关键词:学校体育  渗透德育 青少年体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 集体主义教育 道德教化功能 体育锻炼  青少年体育
探究学优生的学习品质,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2
《中小学外语教学》湖北当阳市半月中学;湖北当阳市教研室 王开军 孔祥圣 詹宏清  出版年:2007
本文对初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学习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发现初中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成因,以帮助教师找到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学优生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学习情况  
思想品德课道德情境设计的主要类型
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湖北当阳市教研室 张光富  出版年:2007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依托学生个体的建构性组织教学。“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情境设计 道德情境 学生个体  教学理念 被动接受  组织教学 生活体验  
师生共议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的难点
4
《化学教育》湖北当阳市教研室;湖北当阳市育溪高中 朱吉杰 刘金华  出版年:2005
关键词:高中化学 衔接 初中化学 课程改革 教师  中学生 成绩  
考查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新尝试
5
《化学教育》湖北当阳市教研室;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 朱吉杰 刘永舜  出版年:2006
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纸笔测试的一些新方法,中考题怎样考查“过程与方法”?要给予情境,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真实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自我提问、自主探究是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舞台。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情境 自我提问 自主探究  
优化小学数学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素质(下)
6
《学科教育》湖北当阳市教研室;当阳市门北逸夫小学 汪世尧 童金传  出版年:2001
本文围绕“如果调动学习主体,优化学习过程”探讨了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①教学内容探索化;②教学过程动态化;③练习设计开放化,④学习氛围情感化。
关键词:优化  创新精神  小学  数学教学 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从探究性试题的结构理解其导向功能
7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当阳市教研室;当阳市一中 朱吉杰 余瑞坤  出版年:2007
探究性试题主要是考查“策略性化学知识”和“情感体验性化学知识”。“策略性化学知识”是指有关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知识,“情感体验性化学知识”是指能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有关内容。而试题结构则包含“试题情...
关键词:探究性试题 试题结构 化学知识 导向  学生情感 化学学习 主干知识 设置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德育八法
8
《人民教育》湖北当阳市教研室 陈天金  出版年:1992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熔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和理论性于一炉。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方法我归结为八种,以事育人,是用课文中记叙的事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人...
关键词:学语文  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 八法  渗透思想  人物形象  语言文字 以文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案例
9
《化学教学》当阳市两河中学;当阳市教研室 彭永进 朱吉杰  出版年:2005
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教科书 碱  出版社  下册  化学  
新理念·新角色——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10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湖北当阳市教研室 刘汉义  出版年:2002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师角色 中学  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